客户至上
中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3592450115
邮箱:hnhthuanbao@163.com
QQ:873515445
联系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航海中路154号东方大厦2610室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最新动态
环境空气产生的废气中有烟尘、酸性气体(HCl、NOX、SO2等)、有机物(二噁英等)、重金属及恶臭等污染物,对环境空气影响最大。废气中产生的污染物与焚烧处置基本相同,但较焚烧法污染物产生量较小,尤其是二噁英的再次合成量较小,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相对较小。在预处理产生粉尘等,填埋场内发生分解产生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其主要污染因子为PM10、TSP、H2S、NH3等,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相对较小。 地表水基本不会产生工艺废水,但会产生车间地面冲洗废水、车辆与设备清洗废水、废气处理废水、化验室废水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对地表水影响较小。与焚烧处置技术基本相同。一般不产生工艺废水,存在渗滤液、地面与车辆清洁、化验室废水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对地表水影响较小。地下水做好项目场地的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一般对地下水造成影响较小。与焚烧处置技术相同。会产生渗滤液,对地下水影响程度较焚烧处置技术相对较大。土壤通过废气排放会对周边土壤造成影响,正常状况下一般影响不大。与焚烧处置技术基本相同。存在渗滤液可能对土壤造成影响,做好防渗系统和渗滤液集排水系统,一般影响不大。噪声设备噪声设备噪声设备噪声,影响相对较小。 环境风险设备和烟气污染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设备和烟气污染控制系统出现故障防渗膜破损,地下水进入填埋场,地表水进入填埋场渗透到地下水中;地震、暴雨等不可抗拒自然因素导致危险废物与地表水发生接触。 从表1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可能对环境空气造成最大影响的处置技术为焚烧法,其次为非焚烧法;对地下水及土壤影响较大的为安全填埋处置技术,对声环境影响相对最小的为安全填埋处置技术,3种处置技术对地表水影响均较小,3种处置技术均可引发环境风险。 2.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污染防治措施的原则要求 2.1废气 2.1.1焚烧处置 焚烧处置技术应按《重点行业二噁英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有关要求,在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方面设计二噁英污染防治措施,焚烧烟气应采取急冷处置,烟气温度要求在1s内下降到200℃以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二噁英产生或二次生成;应具备完整的烟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二噁英控制、除尘、酸性气体去除等装置),除尘装置不得使用静电除尘和机械除尘装置,应选用布袋除尘。如采用“余热利用+聚冷+活性炭吸附、石灰+布袋除尘+脱酸”装置,处理后烟气排放中的各污染物必须满足GB18484-2001中有关限值的要求,并设置在线监测系统,在线监测因子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特征污染物及系统运行的工况参数,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2.1.2非焚烧处置 原则上采用焚烧处置的烟气污染控制措施,但由于非焚烧处置技术对二噁英产生及合成量较少,如电弧等离子处置技术工艺尾气量小,降温过程中易于避免再次合成二噁英类气体,因此,对非焚烧处置技术的烟气污染控制措施,应根据热脱附处置、熔融处置、电弧等离子处置技术的不同点及工艺相关参数,分别进行合理设置烟气污染控制系统的相关装置及参数。在没有新的排放标准前,应执行GB18484-2001中有关限值的要求,在线监测参照焚烧处置系统设置。 2.1.3安全填埋处置 场内应设置集排气网络将气体导出场外,集排气网络有主动系统和被动系统2种类型。排出的气体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中的限值要求,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应设置废气监测系统,监测因子应根据填埋废物特性确定,必须能表示废物特性的参数,并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2.2废水 焚烧处置技术、非焚烧处置技术、安全填埋处置技术等3种技术一般不会产生工艺废水(不包括预处理技术),但会产生分析化验室废水、车间地面冲洗废水、车辆与设备清洗废水、废气处理废水等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及初期雨水,安全填埋技术还会产生渗滤液,废水成分复杂,经处理后外排废水应分别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1和表4中有关限值的要求。分析化验室废水、车间地面冲洗废水、车辆与设备清洗废水、废气处理废水等生产废水和初期雨水,经中和混凝沉淀处理后,经污水处理站处理系统(包括生化处理系统+过滤+膜处理工艺)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1和表4中一级排放标准后部分回用,部分外排,浓水回流到废水调节池进行循环处理;填埋场内必须自设渗滤液处理设施,填埋场渗滤液经以物理、化学方法为主的预处理方法处理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严禁将危险废物填埋场的渗滤液送至其它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安全填埋场应按GB18598-2001和环发(2004)75号文等要求,设置渗滤液集排水系统、雨水集排水系统、地下水集排水系统和监测系统(渗滤液监测系统、地下水和地表水监测系统),以减少废水产生量和对地下水的污染,减免渗滤液造成的环境风险。 2.3固废 焚烧法、非焚烧法会产生炉渣和飞灰,还会产生废气处理和废水处理的污泥、过滤渣、滤袋等,滤袋送焚烧处置,其它固废经稳定固化后送安全填埋场进行处置。安全填埋场一般只产生废水处理的污泥及过滤渣,经稳定固化后返回安全填埋场进行处置。 2.4噪声 对设备噪声源及建筑物,宜采取隔声、消声、隔振、吸声等综合降理措施。 2.5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对焚烧处置装置应设置在线监测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报警系统等应急处理装置的环境风险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系统应根据焚烧装置的处理规模和各工艺系统的设置情况确定,通常设置进料系统、焚烧系统、热能利用系统和烟气净化系统等控制系统;在线监测系统对焚烧烟气的在线监测指标通常为:烟尘、SOx、NOx、HCl等污染因子,以及O2、CO、CO2、一燃室和二燃室温度等工艺指标,以监测和掌握烟气的排放状况。非焚烧处置装置可参照焚烧处置装置的环境风险监控措施。 防止渗滤液渗漏是防范填埋场发生环境风险的主要内容。渗滤液渗漏主要原因是防渗层破损造成,且主要是由于施工不符合技术要求而引起,因此应按GB18598-2001和环发(2004)75号文等要求进行设计,提出做好防渗系统施工的工程监理内容,确保工程达到技术要求。 2.6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要求,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源头控制是对工艺的全过程、设备或设施、危险废物贮存及构筑物、管道、渗滤液储存及处理构筑物、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污水回用等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控制污染物跑、冒、滴、漏的发生,减少污染物的泄漏量。根据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和污染物类型分为重点防渗区、一般防渗区、简单防渗区,焚烧、非焚烧和填埋区等主体处置工程应作为重点防治区,各分区水平防渗防控措施应分别满足GB18597、GB18598、GB18599中的有关要求;依据非正常状况下的影响预测结果,若在服务年限内或安全填埋场服务期满后30a时,在厂(场)界有因子出现超标,应提出总图布置优化的建议或地基处理方案。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地下水跟踪监测,按HJ610-2016的要求设置地下水跟踪监测点,一般不少于3个,应至少在建设项目场地,场地上、下游各布设1个,安全填埋场应根据影响预测结果和应急响应时间的具体要求,应在重点污染风险源处增设监测点。制定地下水污染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采取的控制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等措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危险废物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安全具有严重的危害,对危险废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处置,确保环境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分析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为相关单位及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借鉴,从而促进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行业的健康发展。
更多环保咨询与政策,请持续关注中部科技:http://www.68190000.com
COPYRIGHT BY 中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您提供清洁生产审核,绿色创建,环保管家,监测监控,绿色改造,等环保咨询业务 ALLRIGHT RESERVED